中國經濟周刊-經濟網訊(記者 孫曉萌) 近期,國內一教育機構由于要求居家辦公員工安裝監控軟件一事,幾度沖上熱搜。據證券時報報道,涉事公司回應稱,網絡爆料存在夸張,事實上會給予員工充分休息時間。
其實,這股“監視員工”的風氣在全球已成“潮流”。據經濟學人5月9日的報道,過去幾年,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,居家辦公成趨勢。與此同時,公司監控員工的需求也在激增。
據歐盟委員會一項研究發現,從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,全球對員工監控軟件的需求增加了一倍以上。2020年3月起,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造成大面積封鎖,幾周時間內,全球監控工具的搜索查詢增加了18倍以上。同時,監控軟件制造商也報告稱銷售額大幅增長。
Time Doctor,是一款用來給用戶屏幕錄屏、定時拍照以確保用戶在電腦前的軟件,2020年4月其銷售額,與前一年相比增長了兩倍。在此期間,另一款企業用來監控員工每項任務上花費時間的軟件DeskTime,它的銷量翻了兩番。2021年,美國一項對當地1000多家公司進行的調查發現,60%的公司正在使用某類型的監控軟件。另有17%的公司正在考慮要不要使用監控軟件。
今年5月7日,紐約州一項法律承認“企業監控員工的現象”正在增加,這引起了人們極大注意。這項法律要求:如果公司正在對員工的電話、電子郵件和互聯網活動進行任何監控,員工享有提前知悉的權利。如果公司違背該項法律,每次違規可被罰500至3000美元??的腋裰莺吞乩A州分別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,也出臺過類似的法律。
在歐洲,公司必須證明監控員工具有合法的商業利益。例如防止知識產權剽竊或提高員工生產力。1995年以來,盡管有這些法律規定出臺,但也未能阻止更多公司監視自家的員工。
公司有很多看似“正當的理由”來監控員工。經濟學人稱,為確保員工不共享敏感信息,摩根大通等銀行不僅會搜索員工的電話、聊天記錄和電子郵件,還會記錄員工在辦公室里呆了多長時間,以及他們實際工作了多少小時。2021年起,瑞士信貸開始請求訪問員工工作時使用的個人設備。
報道還稱,一些公司還提供復雜的員工威脅性評估??萍脊続warenessTechnologies,提供一款名為 Veriato的軟件,該軟件可以為員工進行評分,評估員工對雇主的安全風險,例如某位員工是否會發生數據泄露或知識產權剽竊。另一家公司Deepscore,甚至聲稱它出品的人臉和語音篩選軟件,可以評判員工的可信度。
公司監視員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提高員工生產力。經濟學人稱,在過去的幾年里,管理者可以使用的監控工具激增,他們甚至可以跟蹤所有訪問記錄、可以打開攝像頭和麥克風、掃描電子郵件、截取設備屏幕,而且通常不會提醒員工,例如Flexi SPY等產品,被這些軟件監視的員工毫無隱私可言。一些監控軟件甚至可以應用在使用廣泛的辦公軟件上,例如Google Workspace、Microsoft Teams或 Slack。
目前,許多監控產品都由人工智能 (AI) 提供支持。軟件公司Enaible聲稱,其AI算法可以衡量員工完成不同任務的速度,以此來淘汰懶惰的員工。去年,日本科技公司富士通推出了一款名為Remote Desk軟件,該軟件可以根據員工的面部表情來評估他們的專注力。如果員工在工作中進食或飲水,該軟件會直接匯報管理者。
研究表明,“監控員工”會造成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和員工更高的壓力,這兩者顯然都不利于提高績效。調查結果顯示,企業對績效的密集監控會導致更高水平的壓力,造成員工的情緒抑郁,最終造成員工流失。Express VPN曾對美國2000名遠程工作人士進行過一項調查,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因受到監控而面臨壓力,五分之一的人認為“監控”不人性化,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會使用“反監視”軟件。
Computer weekly此前曾報道,據科學和研究會Prospect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,企業應該慎重在工作場所引入監控技術,因為這會讓絕大多數員工感到不舒服。調查顯示,66%的員工表示對按鍵監控感到不舒服,80%的員工表示對攝像頭監控感到不舒服,76%的員工對電子跟蹤功能感到不舒服。在這項調查中,約一半的受訪者認為,公司引入監控軟件,會對他們與管理者的關系產生負面影響。
編譯自《經濟學人》《計算機周刊》
責編:郭霽瑤
(版權屬《中國經濟周刊》雜志社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)